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1/12“5G+智慧农业”初见成效,淄博移动发挥技术优
- 01/11突破农业卡脖子技术,我国试点“生物育种产业
- 01/10毕节市植保植检站到威宁自治县开展农业技术服
- 01/08“5G+智慧农业”初见成效,淄博移动发挥技术优
- 12/30稳住农业基本盘,兴业银行青岛分行按下金融助
突破农业卡脖子技术,我国试点“生物育种产业
九派新闻北京电(驻京记者柯立)为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草地贪夜蛾和草害问题,2021年,我国对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开展产业化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标志着我国试点‘生物育种产业化'迈出历史性的一步”,2021年岁末在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对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的进展进行了深入解读。
这历史性的一步,是遵循中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要求,我国正瞄准生物育种等八大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助于突破农业卡脖子技术、推进民族种业振兴。
九派新闻记者在2021年岁末看到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随着粮价景气上行,预计未来2年生物育种行业或进入高速发展期。
(小标题)“大豆振兴”任重道远,生物育种被寄予厚望
所谓生物育种,一般指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包括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刘耀光在研修班上介绍了当前最前沿的多基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他表示,世界上本就没有所谓的“纯天然食品”,大部分农作物都是人类将野生植物驯化和人工选育而来。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是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图注: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春明作报告
此言与我国粮食安全“特殊短板”以及近几年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的“大豆振兴”计划密切相关。
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等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保障口粮供应。但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持续上涨,尤其大豆、食用油、玉米进口规模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超过1亿吨,食用植物油进口983万吨,玉米进口1130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未来对玉米、豆粕等饲料粮和食用油需求,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专家预测,到2030年,粮食产量必须比目前提高15%、肉蛋奶产量提高30%至50%才能满足国内对食物需求。
其中,大豆由于长期产不足需,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已经成为常态,净进口已有26年历史。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以2020年为例,大豆进口依存度达到83.7%。
叠加新冠疫情和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粮食农资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一些传统粮食出口国家收紧了“粮袋子”,为我国稳粮保供带来新挑战。从现状来看,国内增加种植面积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补上产需缺口,只能在增量上做文章,在科技上求突破。
而在国际上,农业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育种的重要方面,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影响最大的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每年种植面积已达28.6亿亩,将农作物平均单产提高了21.6%。美国通过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玉米、大豆平均单产比我国高40%左右。
图注: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组织参观北京一家全球领先的种子学院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说:我国对国际农产品的依赖存在三大痛点:绝对量过高,进口国单一(72.6%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进口作物集中(大豆、油菜、玉米、饲用)。
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传晓等专家认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当今世界种业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核心是生物育种技术的竞争。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灾害损失,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过去二十多年生物技术的应用对种业发展发辉了重大作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深刻改变了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格局。
(小标题)转基因大豆玉米的产业化试种实施严格监管
“转基因大豆、玉米在田间种下来一年之后,整个效果非常震撼”,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杰向记者详细介绍了2021年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应用试点所取得的成效: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网址: http://www.nyyjszzs.cn/zonghexinwen/2022/0111/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