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7/12积极做好强降雨应对工作,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发
- 07/12农业产业化引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让靠天吃饭
- 07/12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落户峡山区
- 07/12新CRISPR/Cas9植物技术将能提高农业产量并抵御气候
- 07/12赴川台湾农业技术专家:坚守农业一线 建设好“
农业产业化引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让靠天吃饭
“让各种农作物成为流水线产品,让靠天吃饭的农民成为农业工人。”这是马铁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马铁民是青岛凯丰创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凯盛昊丰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自2002年创业以来,投身于各个领域并致力于农业。 20年来,他经历了农业和农村的巨大变化。 “农村能过上小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小康就是让大家都开心、舒心。”他说。
马铁民曾在青岛的一家新加坡公司工作,在那里重新认识了自己熟悉的农产品。同一种产品,由于其来源、栽培方式、环境可持续性的不同,形成了一套操作规程,不仅影响农产品的价值,也决定了产业的发展。
看到一个商机,2002年,他把家里准备的婚房卖掉,向亲戚朋友借钱,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却意外撞墙。
虽然马铁民出生在理科班,父母是西北农林大学的教授,但他并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可,他的想法也被一些农民视为“无稽之谈”。
马铁民直言,对于很多农民来说,产量是种植经济作物的硬指标。如何提高产量?依靠口耳相传的经验。
2003年,在一块流转土地上,马铁民开始了农民按照“标准”种植蔬菜的“实验”。
在山东农村,胡萝卜的“标准”种植方法是种植后犁地,使胡萝卜头不暴露在阳光下。但在这种情况下,胡萝卜头会变黑,有的甚至会开裂,成为次品。马铁民就是吃这样的胡萝卜长大的,村民一辈子都种这样的胡萝卜。
"胡萝卜是黑色的,营养丰富!大家都说。马铁民想改变这个套路。他要求记录施肥和浇水的种类和用量,但人们看到后都摇头:庄稼都在他们手中,记住这件事有什么用!
马铁民二话不说,花钱雇了一个中学生做唱片工作。他知道,普通人只有看到标准化和地方修炼的差距,才能真正参与进来。
如何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马铁民看来,最重要的是标准化。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标准化、组织化、设施化、信息化决定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马铁民深知标准化、组织化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他说,尽量减少农民技术不足的负面影响,解决种植质量问题,就是规模化种植。而标准化是规模化发展的前提。
“我们要把农业当成一个产业,要把农业知识转化为相应的生产方式。这样,种植阶段只是产业的一个环节,要满足客户需求,定额定量销售价格。”创业初期,马铁民也曾因对市场把握不准而亏本。他还没有搞清楚工业化的全貌,但他已经以某种方式亲自种植,让他逐渐学会先了解餐桌需要什么,然后在田地里种植什么。
短短3年时间,马铁民在全国建立了12个种植基地,部署了总面积2万多亩的年生菜供应体系,成为众多国际餐饮企业在中国最大的生菜供应商。 2006年,马铁民进入鲜切蔬菜加工领域,通过融资和技术引进,在山东莱西建立了中央厨房,完成了中国第一条蔬菜全产业链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铁民的蔬菜基地成为奥运会专属基地。
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推进,带动了更多农民投身产业化。马铁民创业之初,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的土地出让金每亩只有50元,很多人租了一年的土地只是为了放牧。随着标准化种植的推广,当地群众纷纷种植标准化产品,尚义县也成为河北省蔬菜出口示范县。
“我们最早的创业口号是把农民变成从事农业的产业工人。”马铁民表示,农产品商品化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从养殖、种植,到加工、运输、销售,都要运用产业思维,以科技为导向,有组织的生产。
过去,马铁民亲身感受过农民的焦虑:靠天吃饭;家人生病或发生意外,家庭崩溃。现在农村规划整齐,家家户户都有存款,外出打工也会得到比较满意的收入。例如,一个农民在他的种植基地工作,每个月可以赚取3000-4000元的收入。
“虽然过程比较痛苦,周期比较长,但这是我们的使命。”马铁民的业务已遍及全国17个省,其公司拥有40多个品种、500多个产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2015年,马铁民提前做出战略目标转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字化:他在温室内布置了数千个传感器和控制器,并将所有离线流程在线呈现和链接。这样,作物就可以“说话”,将生长所需的养分输送到系统中,自动获取所需。
一一,从手工艺作坊到植物工厂。管理它们的农民也从管理植物转向管理系统。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网址: http://www.nyyjszzs.cn/zonghexinwen/2021/0712/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