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5/12福建福鼎夯实白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
- 05/12发展绿色农业供应链 畅通乡村振兴“大动脉”
- 05/12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将建 光伏农业产业园
- 05/12确保春播面积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农业农村部
- 05/12农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绿色农业供应链 畅通乡村振兴“大动脉”
本文转自【经济参考报】;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从可实现路径上,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基于此,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农业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成畅通乡村振兴的“大动脉”,有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的现实意义。重点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健全自主可控的农业绿色供应链生产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上下游补偿机制;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拥抱新技术新业态等四个方面,为我国绿色农业充分发挥参与全国产业链价值链的主动性,提供参照解。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提升绿色农业供应链,打通乡村振兴“大动脉”的前提。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来,历经多年实践,奠定了我国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的发展的基调。既要追寻生存之道,也要念及山水之情,成为各地乡村振兴的共识,一条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底色,以农村经济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为远景目标的和谐之路就此展开。
绿色农业供应链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粗放式发展的突破方向,几经波折,在“两山”理念的贯彻落实下,终于迎来发展契机,为绿色农业供应链的落地开花,注入思想和灵魂,涉及农业供应链链条上诸多分散参与主体的绿色自律、生存和发展质量提升。围绕“两山”理念架构绿色农业供应链上下游畅通,关系着数万个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夙愿,是实现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出路。
健全自主可控的现代绿色农业供应链生产体系是重点。健全升级绿色农业供应链生产体系就是要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将先进科学技术与绿色有机生产过程相结合,通过提高自主可控的良种育种能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升级“大动脉”的运行能力,提高现代绿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绿色农业供应链源头供给稳定、良性发展,改变我国农业生产体系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稳定性差的被动发展局面,将有利于充分发挥自主可控绿色农业供应链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牵引作用,发挥对绿色农产品消费端升级的推动作用,能够在链条可控范围内,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地端供给,提高双循环的效率和效能。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上下游补偿机制是核心。资源优化配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之一。我国农业产销城乡分离,生产者依附土地主管供给,消费者置身城市追求消费升级,农业作为绿色农产品的供给源头,往往是农业供应链体系关键风险的承担者,却很难成为绿色供应链体系核心利润的分享者。也就是说,我国绿色农业供应链发展的最大风险并非绿色约束,而是不能深度参与全球和全国供应链或者价值链体系。因此优化我国绿色农业供应链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和治理结构,完善上下游补偿机制,是打造乡村振兴“大动脉”的核心。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不同参与主体纳入到产权清晰、资源配置有效、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上下游补偿机制中,让农业产业末端的从业者能够充分分享产业链升级带来的红利,才能够真正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现有付出、有获得、有机会、有发展的供给端和需求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夯实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绿色供应链,真正畅通乡村振兴“大动脉”的关键,是提升农业供给质量、畅通城乡循环的基础支撑。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并且开始大步向智慧城市过渡。但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交通、水利、农村电力和农村能源、农业产业和农村市场等基础设施落后、分散且不成规模,其改造升级是个系统工程。我国在基建领域有着巨大的领先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难题,难题在于如何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既要搭上新基建、智慧农业的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升级改造,也要兼顾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进行差异化布局。
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构建支撑乡村振兴“大动脉”的内生新动力。我国绿色农业供应链体系升级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拥抱新技术和新业态。运用绿色高科技、大数据监测分析、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从源头控制绿色化和品质化,并将之真实有效呈现给消费者,用新技术支撑起以信息畅通为主的供应链信任机制,保障绿色投入可靠,价值产出稳定的绿色农业供应链畅通。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网址: http://www.nyyjszzs.cn/zonghexinwen/2021/0512/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