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5/09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
- 05/08农业农村部回应“我国的猪都是进口的,地方猪
- 05/08混迹娱乐圈23年,最终只能靠“农业”为生,他到
- 05/08欧元跌至两周以来低位艰难防守 瑞信、法国农业
- 05/08日照诗词学会五莲农业振兴采风活动圆满举行(总
农业农村部回应“我国的猪都是进口的,地方猪
4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瑶生介绍情况。中国网 张瑞宇 摄
中国网4月28日讯(记者 董小迪)农业农村部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会上,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瑶生,对部分媒体报道的“我国的猪都是进口的,地方猪都快灭绝了”言论做出回应。
陈瑶生表示,近十年来,我国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占核心育种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进口主要用于补充资源、血统更新和改善种猪性能。目前我国种猪供给立足国内是有保障的。
陈瑶生介绍,我国猪肉消费已由脂肪型逐渐过渡到瘦肉型为主,而当今世界瘦肉型品种猪有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个。根据本国市场需求对“杜长大”进行本土化选育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杜长大”以来,实施了本土化选育,保障了我国近90%的生猪市场的种源供给。
陈瑶生指出,我国规范的系统选育历史比国外晚了近50年,核心育种群的产仔数、饲料转化率等关键性状与发达国家还有10%-30%的差距。适当引种有利于国内生猪种业加快追赶,完全不引种会影响发展效率,不利于加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间进行品种交流也是国际惯常做法。
针对地方猪,陈瑶生介绍,我国现有地方猪种83个,品质好、风味佳,但由于吃得多、长得慢、瘦肉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瘦肉消费需求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养殖规模不断萎缩,资源群体缩减。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62个国家级地方猪保种场和保护区,开展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实现了应保则保,还利用地方猪种培育了30个新品种和配套系。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网址: http://www.nyyjszzs.cn/zonghexinwen/2021/0508/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