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04山东现代高效农业学会集群与滨州市农业产业专
- 11/04宝应远古时代的农业之光
- 11/04因涉嫌经营假农药 青岛连庆农业被罚
- 11/04清华教授柳冠中:中国农业应以解决人的吃饭问
- 11/04市农业农村局督查指导舒城县秋收秋种工作
宝应远古时代的农业之光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历史的延续离不开发达的农业。在上万年前,人类的先祖最初以狩猎野兽、采集野果的方式获得食物,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水稻等作物成为人类栽培的对象,随着农作物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开始研究翻土工具,手工业此时也曙光初现。宝应博物馆就存放了一枚来自新石器时代的石犁,体现了宝应古代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
新石器时代 石犁 宝应博物馆藏
1969年出土于射阳湖镇潘舍村,长26.5厘米,高18.5厘米,厚1.6米。为国家二级文物。表面呈浅灰色,形状规整,打磨光滑。犁头上采用磨制的方式开刃,质地坚实,刃部锋利。经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期的农耕工具,为宝应早期文明的实物见证。
相比简单打砸出来的石斧、石锤之等粗糙工具,磨制的石犁更加锋利耐用。它的发现,见证了宝应地区的早期文明存在,我们可以断定,远古时期的江淮大地上,先民们就依靠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通过挑选的石块打砸出边刃,再慢慢磨制成多种锋利的农具,逐步创造出早期农耕工具,开辟了江淮地区的农耕文化。
1969年3月,原水泗公社潘舍大队工作人员沿东排河北岸开河取土,突然在河床2米多深的土层下发现了一批石器、陶器、鹿角等物件,引起了当地工作人员的注意,他们便将一些物件洗刷干净,收藏起来。直到1980年,全省进行文物普查时,工作人员怀疑这些物件“出身不凡”,便主动将其上交给专家鉴定,经确认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2000年5月,宝应县政府公布潘舍村石器发掘地为“潘舍新石器文化遗址”。遗址分布面积达到1万平方余米,文化遗存丰富,出土的文物有石犁、石凿、麋鹿角化石等。如今,它们都陈列在宝应博物馆的展厅里,如同时空里一颗颗璀璨明珠,向后人昭示一段段依然鲜活的历史。
经过不断的探索,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早在马家浜文化时期,中国的稻作农业已颇为发达,但是这一阶段先民大多还是以狩猎和采摘为主。到了崧泽文化后期,出现小型的石犁。良渚文化时期,石犁成为了一种主流农业工具,是农民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农业发展,一般认为是经过了刀耕火种、锄耕、犁耕这三个阶段,石犁的出现,推动了人类农业的高速发展,使土地的使用年限不断延长,使用率不断提高。犁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
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残酷的生存环境迫使我们的祖先用双手一点一滴的创造文明,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不断的改良技术,一步一步艰难的提升着生活质量,不知不觉走过了千万年。今天的中国,以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是世界农业技术的骄傲。同样值得我们骄傲的,还有千万年的农业历史、千万年的智慧沉淀。
来源:宝应文博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网址: http://www.nyyjszzs.cn/zonghexinwen/2020/1104/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