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04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小麦化肥利用率田
- 11/04倾情服务“三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凤沂把
- 11/04营养作物 健康生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
- 11/03江苏吹响农业智能装备技术推广“集结号”
- 11/03大方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
倾情服务“三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凤沂把
(来源:惠州农业)
刘凤沂,黑龙江省佳木斯人,1968年8月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农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2008年来到惠州,现任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科员、研究员,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好人等诸多荣誉称号。201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说起“博士”这个名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身着白大褂,整日在实验室里忙来忙去,记录各种数据,写论文做研究。但在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一个常年忙碌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为友,与风雨为伴的女博士刘凤沂。从2008年来到惠州至今,她平均每周下乡不止3次,每年有过半的时间是在乡下,以一腔赤诚坚守在“三农”服务第一线,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托起农民朋友的希望,谱写着农技人壮丽的诗篇。
刘凤沂到农村调研
传经送宝
每年举办各类培训100多场
7月酷暑伏天,在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凯联菜场,刘凤沂满头大汗穿梭于茂密的玉米地,不时翻开玉米叶片仔细查看着。
“看,它额部有黄白色倒‘Y’形纹,腹部第8节褐色毛瘤呈正方形排列……很明显是一条6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很快就将化蛹为成虫。”刘凤沂掰开一个苞米丫子,指着根部蠕动的小虫对记者说。
草地贪夜蛾是外来物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今年1月在我国云南首次发现,4月底,在我市龙门县一甜玉米种植区监测到其入侵危害,随后在全市多个县区均有发现。
“这种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突发危害重等特点,最易危害玉米、甘蔗等,可造成农作物减产20%~70%。”刘凤沂忧心地说。为做好防治工作,她第一时间深入庄稼地,并查阅相关资料,做好PPT课件,赴全市各地为农民朋友开展防治培训。
“成虫可采取黑光灯、性信息素等诱杀方法,幼虫可采用虫螨腈、甲维盐、氟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和喷施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化学或生物防治……”今年7月5日,在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党员学习室,种植户和乡村农技人员聚集在一起,聆听刘凤沂讲解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要点。
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农业科技工作者,刘凤沂心系广大农民,时刻为他们提供最新的技术和最优的服务。她通过开办培训班、田间课堂、手机课堂等途径,把病虫害发生与治理、肥水管理、栽培技术等农业科技传授给农民,每年举办各类培训100多场,培训农民近万人次。
近年来,她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朋友建立多个“农业科技微信群”,时常发送农事管理、病虫害预报等短视频或PPT课件,及时指导田间生产。
刘凤沂把农业技术培训当作农技推广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遗余力传经送宝,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点赞。“地头讲课,现场开‘药方’,这样实用而有效果的培训最受菜农欢迎了。”陈江街道一菜场负责人杜先生说,她的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在大家眼里,这个刘博士非常实在,不但技术好,人也非常好,没一点架子。
刘凤沂在实验室认真工作
解疑释惑
每年挽回各种农作物损失30多万吨
农作物种植经验很重要,技术更重要。在刘凤沂看来,要做合格的农技人员,首先就要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农作物的各种“疑难杂症”。
2017年,惠城区马安镇部分农田的晚季稻出现稻株矮缩、不抽穗或仅抽包颈穗等情况,稻农们使尽各种招数也无济于事,产量大为缩水,有的甚至颗粒无收。
“耕了几十年田,还没见过这种情况。”“播种、育秧、施肥及用水都和以前没区别,这次怎么会这样?”稻农们百思不得其解。“肯定是种子出了问题!”看到其他稻田一片金黄,稻谷沉甸甸弯下了头,议论纷纷的稻农大部分声音指向了谷种问题,有的还跑去种子公司要求赔偿损失。
“当时来到稻田查看后,初步判断不是种子问题,应该是一种病害。”刘凤沂说。她答应稻农,一定会给出科学解释,并尽快解决这道“难题”。经多次取样研究,连续观察稻株成长状况,确定这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远距离迁移的白背飞虱持久性传播引起。由于在水稻各生长期都可感病受害,因此流行扩散快、监测防控难,稻农对此往往一筹莫展。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网址: http://www.nyyjszzs.cn/zonghexinwen/2020/1104/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