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8/08农业与自媒体、新媒体、农村电商的那些事
- 08/08数字农业技术员赋能现代农业新发展
- 08/08汝南县梁祝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助力脱贫攻坚
- 08/082019年度我国核技术农业应用十大进展发布
- 08/07新进展!高滩茨竹新区、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
数字农业技术员赋能现代农业新发展
古林镇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核心区。(陈朝霞 摄)
林佳伟在查看农情数据。
盛夏,海曙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水稻在微风中摇曳,构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这里是国家首批、华东地区唯一的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所在地。与传统农业相比,数字农业将农机、农情、灌溉等设备与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无人驾驶等技术相结合,打造“农机可视化、种植信息化、灌溉智能化”的全新模式。
30岁的林佳伟是海曙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数字农业技术员,每天在示范区内的古林镇数字农业数据中心负责“管控”着这大片水稻的正常生长,他说:“数字农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王 超 徐浩跃
观察农机实时作业,实现高效调度
上午8点半,林佳伟来到办公室。窗外,连片的水稻在骄阳下青翠欲滴,散发出蓬勃生机。
“示范项目总面积为亩,其中核心区为985亩。”林佳伟介绍,去年9月,古林镇政府流转了蜃蛟村、前虞村的大片农田作为核心区域,投入了50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整理农田、修建灌溉系统、安装智能设备,改造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如今,各类智能化农业设备已投入试用。
林佳伟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约80平方米的办公室显得有些空旷,一张长条桌上的三台电脑、占据近一面墙的大屏幕,就是所有的设备,林佳伟是唯一的技术员。
在电脑屏幕首页左上角,有“海曙区古林大田数字农业平台”几个字,其下方显示“农机历史作业面积:.3亩”。占据整个屏幕的是万亩农田彩色卫星遥感图,其中密布着分别代表农机和虫情、气象、孢子、土壤墒情等监测设备的各种图标。“园区内的设备均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并即时将各类数据传送到数字农业云平台,只要打开电脑,设备运行情况便一目了然。”林佳伟介绍。
核心区985亩稻田由“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许跃进承包,眼下部分早稻已经收割,当天有27.79亩地需要翻耕。林佳伟拨通了许跃进的电话:“许师傅,昨天预约的一台拖拉机已经到位了吧?”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林佳伟随即点击屏幕右上角“农机可视化”字样的按钮,屏幕右下角便跳出了一个小窗口,农机驾驶室内安装的摄像头拍摄到的田间犁地场景清晰地显示出来,农机动态运行轨迹也在卫星图的对应位置上即时显示。“园区内有68台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每天调度农机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当天只有这一台拖拉机在进行作业。”
“农机可视化”是数字农业的特色之一。“目前已经实现了农机的精准导航、高精度自动作业与实时信息采集,坐在数据中心足不出户,就可查看农机作业的实时位置、作业面积和历史轨迹。由此可计算出每台农机每天的工作量,从而精准分配农机作业,使农机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林佳伟介绍。
记录田间农情信息,确保精准施策
每天确保田间的各种设备正常运行,通过数字平台观察田间作物生长情况,记录各项农情数据,是林佳伟工作的核心内容。
正当林佳伟指着电脑中的各项数据,向记者介绍田间作物生长状况时,一直在屏幕左下角显示的“最近一周虫情发生情况”小窗口突然黑屏。“园区有5套虫情测报设备,一定是其中有设备发生了故障,必须到现场查看。”林佳伟迅速作出反应,顶着烈日,来到稻田间的露天设备站,检查虫情测报设备的电源是否接通、外观是否出现异常等。
当来到距离数据中心约500米处的一个设备站时,突然闻到一股烧焦味,打开虫情测报仪设备箱一看,原来电脑主板短路了。林佳伟随即拨通了仪器的售后维修电话,向维修人员说明故障状况,并预约了上门维修时间。
记者看到,这个占地面积10余平方米的监测站里,还有立在地面上的像家用电冰箱般大小的长方体仪器、有挂在钢柱上类似信箱的装置、有架在地面三脚架上连着太阳能面板和摄像头的装置……“这些是虫情、气象、孢子、土壤墒情等各种农情监测设备,它们通过地面传感器、遥感仪器等智能网络,将水稻种植信息转化为数字,展现在数字云平台上,让水稻生长全程‘透明’,便于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农情精准施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林佳伟介绍,除了5套虫情测报设备,整个园区还安装了30个高清球机、120盏太阳能杀虫灯、两座小型气象站、20套土壤墒情监测点、两套孢子测报设备等。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网址: http://www.nyyjszzs.cn/zonghexinwen/2020/0808/582.html